爱游戏app安装:
初秋,灵山县鹤笋麓村的山岭之间,顶管机顺利始发;合浦县公馆镇的田间地头,大型输水管道向远方延伸;那板水库的围堰上,工程车辆来回穿梭;六万大山深处,硬岩隧道掘进机(TBM)奋力向前掘进,发出隆隆的轰鸣……
在环北部湾广西水资源配置工程绵延数百公里的“战场上”,广大建设者们正在抢抓进度,全力推进项目建设。
两年来,这条跨越桂南4市21个县级行政区、总长度491.1公里的输水长廊,已悄然成为沿线群众生产生活的命脉所在。
作为国务院部署实施的150项重大水利工程之一,环北广西工程自2023年9月8日开工建设以来,以郁江为核心水源,通过连通郁江与北部湾桂南诸河,串联西津、那板、凤亭河等15座大中型水库,构建起纵横交错的水资源配置网络,将有效缓解区域缺水情势,完善多水源供水保障格局。
2025年7月1日,环北广西工程玉林片区D2标平威竖井“环北广西七号”TBM始发。
在灵山县武利镇,新建的供水管网将彻底结束当地居民世代靠井取水的历史。据统计,工程全线贯通后,将惠及沿线万人口,让城镇和乡村居民都喝上安全水、放心水。
工程覆盖的南宁、北海、钦州、玉林4个供水片区,正逐步形成引补相济、调蓄结合的水网体系。
截至今年8月31日,工程累计完成投资88.44亿元,占批复概算总投资278.39亿元的31.77%。2025年已完成投资28.04亿元,占年度投资目标55亿元的50.96%。永久用地已获批,临时用地租地协议签订超七成,为全面加快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工程启动两年来,数以千计的建设者奋战在491.1公里长的战线上,一座跨越山海、惠泽民生的世纪工程正拔地而起。
“群众收割到哪里,我们就挖到哪里。”2024年10月,秋日的阳光洒在宾阳县武陵镇广袤的田野上,黄澄澄的稻浪随风起伏。虽然已经签订租地协议,但村民们还未完成收割。A3标项目部毅然决定:等群众完成收割后再进场清表。
在铁山港区,B5标项目部组织职工成立甘蔗、木薯收割队,协助500多户农户收割农作物600多亩,有效解决了施工高峰期与农作物收获期的冲突。
今年7月,钦州市浦北县福旺镇古立村村民陶女士专程来到B3标项目部,将一面印有“心系群众助发展,扶贫助困暖人心”的锦旗交到项目负责人手中。
这个承担着3个侄儿侄女抚养重任的农村妇女,在项目部帮助下获得了后勤保障工作岗位。“你们不仅来开山引水,还真心实意帮我们老百姓解决困难!”她动情地说。
在合浦县闸口镇仙人桥村委,155户村民长时间喝易受污染的井水。得知这一情况后,B5标项目部立即与当地政府对接,在2025年春节前完成了自来水管道铺设和水表安装,让900名村民喝上了放心水。
炎炎热日,环北广西工程宾阳干线隧洞深处,一台直径达4.13米、总长300米、重约800吨的敞开式全断面硬岩隧道掘进机(TBM)正以智能刀盘切割坚硬岩层,切割下的碎石通过全封闭皮带系统源源不断运出洞外。
面对隧洞开挖断面小、掘进距离长、地质岩层硬(单轴抗压强度达到186MPa)、通风效果差、劳动强度大等施工难题,环北广西工程创新引入7台国产TBM,其中5台已顺利始发,其余2台将于年底全部投入运行。每台TBM最高单班进尺20米,最大日进尺36米。
在钦北区那蒙镇六柳村,随着最后一块岩壁被凿开崩裂,六柳隧洞正式贯通。在全长2.47公里的隧洞施工全套工艺流程中,项目团队坚持以科学技术创新为引领,攻克塌方、涌水等不良施工工况和技术难点,比原计划提前半个月实现贯通。
“六柳隧洞的贯通,是我们项目推进的重要里程碑。”面对岩层破碎、变形、塌方等复杂的地质条件,中国水电十六局项目团队采取双向掘进方式和预留核心土、台阶法、全断面爆破等关键技术方法,通过多作业面同步掘进、精细化爆破管理,实现安全、质量、进度的全面可控。
与此同时,距离六柳隧洞100公里外的灵新隧洞,也在同一天顺利实现贯通。这条隧洞全长8.6公里,最大埋深达320米,地质条件复杂,施工难度极大。
今年4月17日,南宁片区宾阳干线标段建设稳步推进,实施工程人员正有序组装TBM及全断面硬岩隧道掘进机。
“这里每天要爆破两次,每次爆破后立即进行支护作业,确保施工安全。”中国葛洲坝集团项目总工程师指着洞壁上的支护结构介绍。为确保工程质量,项目部采用了最先进的施工监测技术,对隧洞收敛变形、围岩应力等进行实时监测,确保工程万无一失。
西津管厂是广西区内首个采用全封闭生产车间保证产品生产的基本工艺质量的智慧工厂,厂房投入约1亿元,采用智能恒温控制技术。管材采用食品级无溶剂环氧液体防腐涂料,寿命使用年数的限制长达50年。车间生产全流程采用信息化数字化管理及全流程数字孪生视频管理。通过在管材内植入RFID芯片,可实现产品全生命周期信息可追溯性。西津管厂可实现日产DN2400管材40节或DN3600管材22节的产能,年产值可达约1.5亿元。
在D4标段,60公里输水管道铺设正全速推进。该标段分为玉林干线和博白支线公里,全线米PCCP管道与SP钢管,以明挖施工为主。截至目前,该标段已完成产值1.8亿元。
在铁山港工业园区,新建的供水管道正如血脉般延伸至各个企业。园区负责这个的人说,环北部湾广西水资源配置工程建成通水后,将解决长期制约园区发展的水资源瓶颈。
工程建成后,南宁六景工业园区日均10万吨用水缺口将得到解决,有力支撑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扩产,预计新增年产值320亿元。通过构建双水源+智慧调度系统,工程将使桂南地区抗旱应急供水能力提升3倍,保障特大干旱年基本用水需求。
工程不仅满足工业用水需求,更注重生态效益。通过向沿线河道实施生态补水、新建鱼类增殖站等,有效改善水生态环境。在浦北县武利江畔,曾经因缺水而萎缩的湿地正在恢复生机,白鹭等珍稀鸟类重现江面,构成一幅人水和谐的生动画卷。
数字赋能推动质量革命。聚焦于施工现场的“人、机、料、法、环”等关键要素,环北广西工程围绕施工全套工艺流程中人员管理、安全质量、设备管理、文明施工、绿色施工等核心板块,搭建了智慧工地系统。通过前端传感设备,利用物联网、数字孪生、GIS等技术方法,对施工全套工艺流程产生的数据来进行采集、处理和分析,实现对施工全套工艺流程的远程管理和实时监管,减少了人为监管的盲区,使得施工现场管理更全面细致,逐步提升施工安全质量管控水平。目前智慧工地系统共投入689个感知设备,覆盖19个标段共157个工作面。
展望未来,工程到2035年多年平均供水量可达8.05亿立方米,到2050年多年平均供水量达11亿立方米。届时,将形成以郁江为核心,连通桂南诸河的现代化水网体系,为区域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提供坚实的水利支撑。平陆运河经济带因水而兴,左右江革命老区借水突围,环北部湾城市群依水而强,这种以水兴产、以水促融的发展逻辑,正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实践。
在工程设计上,充分避让生态敏感区和重要栖息地,最大限度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施工全套工艺流程中,严格落实水土保持措施,采用环保施工工艺,控制扬尘、噪声污染,确保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协同推进。
工程还特别注重保护生物多样性,通过建设生态涵养区、实施植被恢复等措施,维护区域生态平衡。在输水线路规划中,最大限度地考虑了沿线地区的生态用水需求,保障河流生态流量。
2025年7月9日,浦北县福旺镇古立村村民陶阿姨给环北广西工程B3标项目部送上锦旗。
值得一提的是,工程建成后将为沿线地区提供较为可靠的水源保障,提高供水安全保障能力,减少地下水超采,逐步恢复水生态环境,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并为加强农业灌溉、保障粮食安全、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创造条件。
两年来,最令人动容的不是惊人的工程数据,而是建设者们与当地群众之间的温情互动。在宾阳县武陵镇的稻田里,项目部主动推迟清表时间,等待最后一粒稻谷归仓;实施工程人员化身“收割队”,帮助500多户农户抢收农作物。这一些细节折射出工程建设中难能可贵的人文关怀——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的过程更要尊重人民。
从更宏大的视角看,这项工程承载着多重战略使命。它既是解决近1400万人饮水安全的民生工程,也是支撑34个产业园区发展的经济工程,更是改善区域水生态环境的绿色工程。通过构建“双水源+智慧调度”系统,桂南地区抗旱应急供水能力将提升3倍,为平陆运河经济带、左右江革命老区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提供坚实水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