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战加强了我们掌握核心技术,加大自主创新的力度和决心。我们都必须走出一条创新发展、
虽然我们还有一些核心技术没有完全掌握,但是经过改革开放,我们在科学技术上的研发投入,使我国也有大量的产业和产品赶上了世界水平。
国产替代将是中国近期和未来科学技术进步和工业发展的主要途径。任何国家层面上的工业发展、科学技术进步均能够最终靠以下三种途径完成:引进技术、国产替代和自主创新。结局都是最终掌握一项以前该国并不掌握的科技,从而提升劳动生产率。
引进技术是最为高效的方式,但受限制较多。在无法引进技术时,国产替代成为最高效的科学技术进步方式。因为不少技术虽无法引进,但毕竟其他几个国家有现成的产品和技术能模仿和学习,未来市场发展的潜力也较为确定,因此难度低于自主创新。这也将是中国近期和未来科学技术进步和工业发展的主要途径。过去到现在,从钢铁到高铁,中国已经在多个重要领域成功实现进口替代,未来有望在更多领域实现进口替代。
自主创新受限最小但相比引进技术和进口替代效率最低, 对于中国来说,由于大部分科技仍未全球领先,自主创新在极短的时间内不会成为主要科技发展动力;但随着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科学技术实力差距越来越小,自主创新占比将慢慢的变大,直到代替进口替代成为主导力量。
在芯片之外,国内已有一些高科技领域已经取得了与世界同步的进展,例如量子通信领域、北斗导航领域、精密汽车零配件、光通信激光器件等,这也是我们大家可以引以为傲的潜力。
军工零部件国科化是国产替代的核心,也是建设自主可控国防装备发展核心。其中军工信息化建设是在信息化战争需求的牵引下,利用信息成果使军队具有实时获取、处理、传输、利用信息,准确攻击目标的能力,最终建成信息化军队的活动。军队信息化与机械化是相辅相成的,信息化的发展必须建立在机械化的基础之上。我国武器装备信息化建设处于起步阶段。根据中国产业信息网数据,美陆军信息化装备超过装备总量的50%,海空军装备的信息化程度已达70%以上;而我军武器装备信息化水平总体上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国防信息化以C4ISR为载体。信息化部队装备体系包括卫星导航、卫星通信、雷达、指挥控制、航电、光电红外等。
振华科技主营IGBT电力电子领域的“CPU”,是工业控制和国防领域重要的基础器件,已成为整机系统提高性能指标和节能指标的首选产品,大范围的应用于武器装备、航天、航空、变频电机新能源汽车、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发电等领域。
振华科技积极布局高端功率半导体产业,在IGBT芯片及模块研发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形成了自主研制国际主流技术水平的沟槽栅+场截止技术的IGBT芯片能力,电参数指标已达到国际有名的公司同款产品水平。同时, 攻克了超大面积芯片低空洞率焊接、高可靠键合工艺以及无气泡灌封等功率模块封装方面的关键技术。
隐形飞机最核心的技术是隐身材料,全世界只有美国拥有成熟的技术,欧洲、日本和俄罗斯都没能入门,但中国实现超车成功研发了纳米级(美国F22运用)隐身涂料,所以才有了国之重器歼20。新劲刚的世界领先的隐身材料, 实实在在运用在了国之重器、中国有史以来最牛尖端武器歼二十隐形战斗机上。
安达维尔公司的航空座椅产品在国内军用直升机座椅领域占据大部分的市场占有率,包含驾驶员抗坠毁座椅,机械师座椅等40余款各类型座椅,广泛配装于多型军用直升机,并在实际应用中发挥了重要的安全保护作用。
光纤激光器行业存在较高的技术壁垒,目前国内做光纤激光器的公司大约有 15 家左右,大多数是自 2010 年以后由海外回国的科研人员创建。在高功率切割焊接领域, 2012 年 11 月,华工科技与武汉锐科光纤激光技术共同研制成功 4kW 全光纤激光器 ,成为继 IPG、 SPI 之后,全球掌握此项技术的企业之一。大族激光科技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也开始涉足光纤激光器的生产,为下一步系统集成做准备。国产工业光纤激光器的市场推广已经到来,与国外同种类型的产品的竞争即将展开。
光库科技公司从光通信器件,向光通信激光器件扩展,公司多款光纤激光器件,光通讯器件代表了光纤器件技术的较高水平,如:企业来提供了“嫦娥三号”登月项目中激光三维成像敏感器内所用的光无源器件,用于搭建太空用光纤激光器,判断落月地点是否合适,为成功落月提供了重要保障,公司自主研发能用于海底光网络的高可靠性光无源器件,使公司成为全世界少数能提供该类器件的厂商之一,公司自主研发的50W/100W隔离器,具有高可靠性,高隔离度,并可按照每个客户需求定制,是高功率光纤激光器的核心器件,已被国内外著名光纤激光器厂商广泛采用,公司研发的特种波长无源器件如2μm器件,可见光(红绿光)器件,可用于光纤激光器,医疗设施等领域,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公司目前在研发的项目有量子通讯用时间关联双光子源,处于样机试制阶段。
乘用车核心零部件尤其是一些壁垒较高、具有整车动力、安全要求的领域仍是自主零部件厂商的短板,尚处于赶超阶段。
虽然近 10 年来我国汽车工业 已实现整车装配的国产化,并逐渐在一些基础零部件领域有所突破,也涌现出如福耀玻璃等全球巨头,但仍有不少核心零部件包括一些高壁垒的细分零件领域掌控在国际大品牌以及其合资厂商手中。
依靠大的国内汽车市场以及产业优势,部分优质自主厂商凭借技术积累 以及资本优势外延获取高端技术,新一轮深度国产替代(国内自主零部件厂商取代国际厂 商)的趋势已经出现。
大的乘用车产销量规模是我国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坚实基础,汽车零部件作为产业上游 充分受益并在一些细分零件领域培育出本土优质厂商。
动力总成、内外饰、底盘和电子电器相关零件潜在国产替代空间广阔。纵观汽车零部件产业链,动力系统领域,大部分自主品牌汽车的发动机已实现自主研发或合作生产,变速器 领域的手动变速器实现自主配套,AT、DCT 和 CVT 等各类型自动变速器正在崛起;
电子电器领域的线束、安全气囊和空调系统,内外饰的座椅和车灯总成,底盘的轮胎、制动系 统和动力转向系统等各领域相关零部件企业通过内生外延式发展,不断取得整车厂配套突 破,发力国产替代。
汽车内外饰件是汽车零部件产业链的基础环节,但市场体量较大,同时也是实现自主国产 替代的重要突破口。过去数年以非公有制企业为主的国内汽车零部件厂商在相关领域已取得市 场主动权,其中以福耀玻璃、万丰奥威、模塑科技、中信戴卡等最具代表性。
随着技术积累与客户信任建立,有不少优质民营零部件厂商已突破原先产业壁垒较高的细 分领域,其中有代表性的企业有:万里扬收购奇瑞 CVT,整合 CVT 自动变速器产业;拓普集团突破电子真空泵;天成自控是国内工程机械座椅龙头,近期实现高壁垒的乘用车座 椅配套,有望成为高的附加价值全方位的座椅供应商。
部分自主优质零部件企业倚靠成本优势和配套能力,从国产替代过渡到全球供货,已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厂商。
如中信戴卡已成为全世界最大的汽车铝制轮毂供应商,国内汽车零 部件行业出口量第一;赛轮金宇在越南设厂,产品销往欧、美、亚、非等区域多个国家和 地区。企业凭借优秀生产水准突破壁垒进入全球供应链体系。如拓普集团不断向高的附加价值的领域 前进,募资开发真空助力泵项目,公司已成为特斯拉配件供应商;亚太股份则成为通用汽 车制动器供应商,郑重进入通用全球供应体系;奥特佳具有自主研发汽车空调压缩机的能 力,产品出口北美和东南亚市场。
OLED将逐渐取代LCD成为下一代显示面板的主流并正在逐渐完成国产化替代过程。OLED面板产线的加速发展无疑将带动整条产业链的发展。有机发光材料是OLED面板的核心组成部分, 上游材料有濮阳惠成和供应柔性电路板的弘信电子、同兴达、有研新材、中颖电子、江丰电子、得润电子、世运电路等。
濮阳惠成开发出OLED功能材料芴类衍生物并于2011年形成产业化生产。公司重点开发OLED蓝光功能材料芴类衍生物, 其他OLED功能材料主要包含:OLED空穴传输材料,空穴注入材料,空穴阻挡材料,电子传输材料,电子注入材料,电子阻挡材料及材料合成的催化剂配体有机膦类化合物等。
弘信电子主营FPC柔性电路板生产。手机上,FPC绝大多数用在显示模组、触控模组、指纹识别模组、摄像头模组等,也直接用于手机上的传感器、侧键、扬声器等部位。
工业机器人是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重大工程之一。随着化水准不断提高以及生产成本的逐年下降,下游应用领域正在不断扩展,进入快速普及阶段。由于具备一定的发展基础,加上目前国产机器人市场份额仅占约30%,未来有较大的发展空间。机器人的核心零部件, 减速机部分有RV减速机的中大力德、高精密刀具制造的恒锋工具、绕线机和雕刻机定制的田中精机等。
中大力德是较早进入减速器和减速电机行业, 从2012年开始开发RV关节机器人专用减速器,目前已完成RV摆线种以上规格产品的开发,通过第三方机构测试,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目前公司 精密减速器实现了技术突破,在与国外先进企业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未来将在国内市场起到逐步替代进口产品的作用。
单晶硅片是最重要的半导体材料,目前90%以上的芯片和传感器是基于半导体单晶硅片制造而成, 市场上主流的硅片为300mm(12英寸),其在硅片市场中的份额已经达到78%;全球半导体硅片行业呈现巨头垄断的格局,在12英寸硅片上,前六大硅片厂的市场份额达到了97.8%。
我国大陆半导体硅片厂商主要生产6英寸及以下硅片, 12英寸硅片方面,我国完全依赖进口。我国12英寸硅片需求将在2018年升至109万片/月。
上海新阳参股子公司新昇半导体已成功研发出12英寸硅片, 进口替代前景广阔 。
功率半导体是半导体产业的一大分支, 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功率半导体需求市场。
国际市场上,主要以硅基功率MOSFET和IGBT为代表的场控型器件,其中IGBT器件的年平均增长率超过30%,远高于其它种类器件。目前,功率半导体主要供应商集中在美国、日本和欧洲,我国在中高端产品上严重依赖于国外公司,以需求增速最快的IGBT为例,我国的自给率不足10%。以SiC和GaN为代表的第三代半导体材料的器件化是现今功率器件的发展方向,预计2018-2020年进入爆发式增长阶段。《中国制造2025》指出,在关键电力电子器件方面,2020年要求实现硅基IGBT、MOSFET等形成系列化产品,综合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即完成国产替代。
华微电子是集设计、制造、封测于一体的功率半导体企业,产品包括了MOSFET、IGBT等全线高端功率半导体,具备了IGBT的量产能力,整体实力达到了国际水平,随着国内需求增加公司产品很可能放量增长;同时公司积极布局第三代半导体功率器件,未来成长空间大。
扬杰科技在功率器件的大部分细分产品市场具有较高的市占率, 分立器件芯片、旁路二极管等项目,和SiC芯片、器件和节能型功率器件芯片等项目,将全面提升公司的竞争能力,加速第三代半导体产品的布局。
光刻胶又称光致抗蚀剂,是利用光化学反应进行图形转移的媒介,主要应用于电子工业中集成电路和半导体分立器件的细微加工。光刻胶按应用领域分为PCB光刻胶、LCD光刻胶和半导体光刻胶,其中半导体光刻胶技术最为先进。
半导体光刻胶按曝光波长可分为g线、i线、KrF、ArF和EUV,对应的技术含量逐渐升高。光刻胶市场的供给高度集中,全球前五大企业占据了80%以上的市场份额。我国半导体光刻胶整体自给率不足10%。
国内企业正逐渐在技术上取得突破:如南大光电旗下北京科华等实现了g线和i线光刻胶部分品种的国产化;中科院化学所等正在研发高端品种。
强力新材是专业从事光刻胶专用电子化学品的研发的公司,收入的33%源自PCB光刻胶引发剂, 35%源自LCD光刻胶光引发剂,公司募投的20吨半导体光刻胶引发剂将带来收入的增长。
北京科华在KrF光刻胶领域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在02专项扶持下建成了248nm光刻胶研发与测试平台和中试生产线,产品现已通过中芯国际认证获得商业订单,同时也在开展ArF光刻胶的研究与产品开发。
超净高纯试剂是指主体成分纯度大于99.99%,杂质离子和微粒数符合严格要求的化学试剂。超净高纯试剂主要用于芯片的清洗、蚀刻,是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关键性配套材料,主要应用在半导体领域。
超净高纯试剂按SEMI等级可分为G1-G5,G5要求的技术最高,而我国的生产技术仅能满足大部分G2的需求。目前,欧美、日韩的超净高纯试剂占据了全球近80%的市场,我国仅占11%且均为低端产品,国产替代及高端化的空间较大。
光华科技公司产品涵盖了PCB制造过程中的所有湿法流程, 正在布局半导体湿电子化学品。
西陇科学公司化学试剂产品约占公司总收入的50%, 年产1万吨的超净高纯试剂项目已经投产。
光器件和光纤光缆是光通信产业链的上游领域,其中光器件体现着光通信的核心竞争力,作为光器件重要组成部分的光芯片,是整个产业链中技术难度最高的环节。
我国光通信产业经过数十年的发展,产业链布局比较完整,产业规模和产品种类不断扩大,国内企业如华为、中兴、烽火等设备商已成为全球光通信产业的中坚力量,但我国光通信产业链发展很不均衡——光纤光缆已几乎完成进口替代,国产化程度高,龙头如亨通光电位于产业链源头的光器件及芯片,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
光迅科技是国内领先的光通信厂商,是国内第一家具备光芯片技术和量产能力的企业,产品中多为2.5G等中低端光芯片及光器件,已掌握10G芯片技术,即将小规模量产,25G芯片完成客户验证并出货,正在突破100G技术。
博创科技在光无源器件市场上份额较高,目前正在投资市场规模更大的光有源器件,预计在未来三年将PLC集成光器件的生产规模扩大至现有的1.5-2倍。
中际装备通过收购苏州旭创,在40G光模块产品上市占率行业领先,在10/25/40/100G光模块领域均推出了产品。
新易盛目前可以批量生产40/100G光模块产品,但光模块生产受制于光器件和光芯片的供应。
存储器芯片据预测2020年达到1000亿美元的规模,其中中国的市场需求将超过200亿元。全球市场供给基本被三星、海力士、美光、东芝所垄断。
存储器芯片国产化是中国政府正在大力推行及实施的项目之一,因此我国有望在新型存储器的技术上加速国产替代。
兆易创新公司在市场较小的NORFlash领域占据全球11%的市场份额,位列全球第四。
中颖电子开发了国内首颗高清AMOLED驱动芯片,是国内唯一并首家量产AMOLED 屏驱动芯片的公司。
铝塑膜是由铝箔、多种塑料和粘合剂组成的复合材料,是软包锂电池电芯封装的关键材料,也是目前技术难度最高的环节。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尤其是中国大力推行新能源汽车的环境下,潜在市场规模可达到百亿。
铝塑膜的市场供给高度集中,日本DNP和昭和电工共占全球市场份额的75%,新纶科技已有产能200万平米/月,预计最终形成600万平米/月的产能。
偏光片是一种高分子材料,是液晶面板的关键原材料,目前主要应用在TFT面板上。
TAC膜是偏光片的关键材料,占其成本的50%左右,附加值高。预计2018年,全球规模约37.2亿美元,中国市场约10.5亿美元。
全球偏光片和TAC膜的产能集中在日韩少数企业中。日本企业共占据全球TAC膜市场份额的85%,大陆在TAC膜上还未能实现量产。
新纶科技在江苏常州投资的TAC膜生产基地预计2018年完成,规划产能9417万平米/年。
锂电池隔膜是锂电池结构中的关键组件,主要作用是将电池的正、负极分隔开,直接影响电池的容量和安全性等性能,是锂电材料中技术壁垒最高的材料 。
从锂电池的需求看,锂电池主要应用于便携设备、储能领域和新能源汽车,因中国大力推行新能源汽车,受益于此,锂电池隔膜市场空间广阔。
星源材质专注锂电隔膜的生产。公司年产能1.66亿平米,其中干法隔膜1.4亿平米,湿法隔膜2600万平米,国内市占率第一,2016年全球市占率约4%。公司募投的年产5000万平米干法隔膜项目、年产8000万平米湿法隔膜项目于2017年投产,进一步巩固国内锂电隔膜企业龙头地位。
沧州明珠公司年产6000万平米湿法隔膜项目于2017年一季度投产,2018年或将实现湿法隔膜产能1.9亿平米。
碳纤维是一种含碳量在95%以上的高强度、高模量纤维的新型纤维材料,含碳量超过99%的又称石墨纤维。碳纤维在轻量化方面有着非常大的优势,主要应用在汽车、风电、航空航天和体育休闲等领域。
全球碳纤维供应主要集中在美国、日本、中国大陆和***,共占68%。我国大陆虽然占据18%的市场份额,但产能在国内非常分散,且集中在T300的低端产品上,而在高端产品上90%依赖进口。
政策上,《中国制造2025》中提出了碳纤维的发展规划,计划国产碳纤维年用量达到4000吨以上,高性能纤维基本实现自主保障,在工业装备上的应用占比超过50%,在航天装备上实现批量应用,这有望加速高端碳纤维进口替代。
康得新专注研发高分子材料领域,与宝马、北汽等集团合作,打造新能源汽车碳纤维轻量化产业链。其控股股东中安信的碳纤维一期项目已投产,产能为1700吨碳丝和5100吨原丝。
玻璃基板是液晶面板的重要材料。目前我国主要的生产商有彩虹股份、东旭光电和中国建材,其中基板玻璃生产线代, 国外厂商生产线代为主,随着国内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生产商也研发建设8.5代玻璃基板。全球市场供给的集中度极高,被康宁、旭硝子、电气硝子、安瀚视特四大国际性企业所垄断。
彩虹股份2015年开始建设国内首条8.5代生产线,随着技术的改进,良品率逐步的提升, 2018年或可建成6条生产线万片。
三种,卤素灯成本低、寿命短,而LED车灯成本高、能耗低、亮度高。随着汽车销量的增长和性能更高的LED车灯的普及,我国汽车车灯的市场规模有望从现在的400亿元左右增长至700亿元左右。车灯行业具有市场壁垒高、开发周期较长的特点,全球供给集中度较高,前五大车灯供应商占据了近80%的市场占有率。
星宇股份公司早期只为内资车企如奇瑞等提供配套大灯,目前已逐渐跻身一汽大众、一汽丰田等合资企业供应链,已成为奥迪两款车型前照灯及宝马两款车型后组合灯的供应商,合作客户不断高端化,产品结构持续优化,推出了AFS、
而获取诊断,信息,进而判断疾病或机体功能的产品和服务,是医疗器械领域中最大的子行业,按检测原理和方法主要分为生化诊断、免疫诊断和分子诊断。我国体外诊断总体规模很小,人均体外诊断费用仅为2美元,远低于日本的38美元和美国的77美元,加之老龄化的加剧,我国体外诊断市场空间巨大。2018年预计全球体外诊断市场规模达到777亿美元。总体来看,全球体外诊断市场中罗氏、丹纳赫、
和雅培占据了接近50%的份额。从细分市场看,我国企业多集中在生化试剂领域,且占据大部分国内市场占有率,而在免疫诊断和分子诊断市场上存在巨大的进口替代空间。其中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是主要的发展趋势,而我国的自给率只有5%,绝大部分被外资巨头垄断;分子诊断是目前体外诊断中技术要求最高的,主要包括PCR、核酸分子杂交和生物芯片,全球市场集中度很高。分子诊断虽然在我国仅有不足20亿的规模,国内企业仍处于起步阶段,但近5年增长率达到了23.2%,发展空间广阔。
迈克生物国内体外诊断研发中产品线布局最为全面的企业,且化学发光技术属国内领先地位, 且新一代化学发光仪器在2017年底获批,化学发光产品线、工业机器人
工业机器人是面向工业领域的多关节机械手或多自由度的机器装置,是靠自身动力和控制能力来实现各种功能的一种机器,预计到2019年全球销量可达到41.4万台,并保持10%以上的增长率。日本的发那科和安川电机、德国的库卡(已被美的收购)和瑞士的ABB占据了全球市场占有率的60%。
的零部件供应商。我国工业机器人伺服系统国内企业市占率在10%左右,在中低端实现了量产,但在高端产品上仍有较大差距。
美的集团收购库卡81%股权之后成为我国最大工业机器人制造商,库卡带来的工业机器人业务归母营业额占美的集团总营业额的11%,占全球市场占有率14%。机器人公司业务100%均与工业机器人直接相关,其中大约三分之一是直接的工业机器人制造业,三分之一是配套的自动化系统集成、三分之一是其他自动化成套装备制造。
拓斯达是位于东莞的一家智能制造企业,工业机器人制造类占营业额比重约50%,主要为机械手制造。
有载分接开关是一种为变压器在负载变化时提供恒定电压的开关装置,随着各国电网建设投资的不断加大和传统变压器的升级改造,分接开关的需求会有大幅增长。
目前,我国220KV及以下的产品已经实现了进口替代,但500KV及以上的产品由于存在很强的资质壁垒,我国市场仍然由进口垄断。
分接开关技术的企业,国内市占率为50%以上,但在中国以外的市场占有率仅为5%。
17、PCB专用油墨PCB油墨是指印制电路板所采用的油墨,是PCB行业的上游领域,分为阻焊油墨、线路油墨和标记油墨。目前,PCB行业呈稳定增长态势,预计2017年全球市场规模将达到656亿美元,随着全球PCB行业向中国大陆迁移,大陆市场规模也将达到290亿美元。
从企业市占率来看,日本太阳占据了我国市场的50%左右,我国企业广信材料和容大感光共占25%左右。
广信材料是国内市占份额最大的国产专用油墨制造商,年产能达6500吨, 公司年产8000吨感光新材料项目于2017年11-12月实现试生产,将逐步扩大产能。
容大感光年感光油墨7950吨,产能利用充分,几乎实现满产满销,目前已募投年产10000吨感光油墨项目,2017年底投产。
轮轴是组成高铁动车的核心零部件,是动车转向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车轮与车轴连接动车机身与轨道,将来自动车机身的载荷传递给轨道,并将因线路不平顺产生的载荷传递给机身各个零部件,以保证动车在轨道上的顺畅运行和转向。
动车轮轴关乎高铁运行安全,对材料和质量的要求比较高。目前我国动车轮轴尚未实现国产化,几乎全部依靠进口。
太原重工太原重工制造的350公里时速高铁轮轴已经通过了技术鉴定,即将投入市场,因此高铁轮轴的国产化程度将极大的提升,有望实现国产替代。
太钢不锈与太原重工联合进行技术攻关,研发350公里时速的高铁轮轴,为该轮轴提供自主研发的特种材料。
数控机床是指装有程序控制管理系统的自动化机床,可在编译好的系统的控制下使机床工作并加工零件,与传统机床比,有着加工精度高、对加工对象适应能力强、生产效率高等优点,在航空航天、船舶、汽车、铁路建设、国防军工等行业都存在广泛应用。2003年起至今我国均为数字控制机床最大的消费国及进口国,但国产数字控制机床多为中低端产品,高端数字控制机床90%依赖进口,其中日本是主要的进口来源国,约占三分之一。
国务院发布的《中国制造2025》也提出到2025年中国的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要从当前的33%提升到64%。我国数控机床市场需求广阔、政策支持力度大,具备比较好的发展的潜在能力,国产替代空间较大。华中数控是我国中高端数字控制机床的有突出贡献的公司,高端数控装置市场占有率达65%以上,中端数控装置30%以上,有望受益政策红利。
中国在某些关键的科学技术创新领域,存在一定的技术落后。这些领域也是未来国产替代改善的重中之重,能够说是中国制造业和科学技术创新最后需要攻克的“堡垒”。在全球新一轮科技浪潮叠加我国产业升级大背景下,摆脱高新技术产品进口依赖程度较高,实现国产自主可控势在必行。
ACS724电流传感器 /
可控性。可独立提供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避免了因外部因素导致的服务中断或限制。高精度:北斗系统提供米
分析 /
创新能力的考验,也是国家战略安全的重要保障。在这样的背景下,广州高能计算机作为
长久以来,国际大品牌在单片机市场占据主导地位,几乎被国外有突出贡献的公司所垄断,但在“中国芯”
ADC在电池化成中的应用 /
可控保安全 /
光电耦合元件作为一种关键的电子元器件,在各种电气设备和系统中发挥着及其重要的作用。然而,对于很多国家来说,依赖进口的情况依然存在。因此,对光电耦合元件的
:关键点深度分析 /
成熟设备加速补短板增长板,高端设备亟需。 国内政策预期升温,集成电路发展需要“制”。
CS5213设计HDMI转VGA带II2S音频输出的PCB和电路原理图